<li id="am0j4"><acronym id="am0j4"></acronym></li><button id="am0j4"><object id="am0j4"></object></button>

<button id="am0j4"><acronym id="am0j4"></acronym></button>

<dd id="am0j4"><track id="am0j4"></track></dd>
<dd id="am0j4"></dd>

  • <nav id="am0j4"></nav>
  • 所在位置:主頁 > 新聞資訊 >
    時間:2020-06-17 13:56:50

    璟柏電子資訊 - 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的“冰與火之

        如你所見,2020開年,突如其來的社會劇變,打亂了諸多行業發展的周期性規律,無數商業領域同時進入“hard模式”。譬如新型顯示產業。
     
        你可能知道,新型顯示產業全球化程度高,產業鏈條長,上游某環節受到影響,就可能波及下游鏈條。而至少在命運多舛的2020年,中國許多新型顯示領域尚無法脫離全球產業鏈,盡管國內工廠已經陸續復工復產,但外界擔心全球疫情的蔓延,會讓我國新顯產業面臨局部范圍的風險。對中國而言,保障全球供應鏈的安全,將變得尤為關鍵。
     
        甚至亦有業內人士指出,疫情作為催化劑,或將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新顯產業全球供應鏈分工,引發局部范圍的產業鏈重構。
     
        而無論未來如何發展,疫情都讓中國新型顯示產業完成了一次意料之外的壓力測試,它像是一面鏡子,毫無保留地映襯出自身的“危與機”。
     
        是否存在“斷鏈”風險?
     
        倘若沒有疫情,對于中國顯示行業而言,2020年本是一個更加從容篤定的年份。
     
        2019年,中國大陸就已成為全球產業規模最大的地區。在柔性AMOLED等新型顯示技術方面,有些產線已陸續建成投產,處于爬坡量產階段??紤]到去年Q4開始全球市場價格上揚,銷售量上漲,加之原本2020“體育大年”對顯示供應的良性影響,這都會促進中國顯示產業的繁盛景況。
     
        但受疫情影響,促進市場增長的因素被抑制。根據知名市場研究公司Omdia預估,今年全球大,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將衰退11.1%,從去年的36億片滑落到32億片,這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見。
     
        根據賽迪智庫的分析:“日本、韓國等顯示上游原材料和設備生產大國部分航線停飛,海運時間延長,導致我國企業原材料庫存吃緊。歐洲杯、東京奧運會的相繼推遲,消費者換機需求延后,中斷了大尺寸面板價格漲勢。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車載顯示等其他領域需求也將因為各國的疫情防控措施而受到嚴重打擊。”
     
        我國新型顯示企業一季度產量比原計劃低20-30%。但其實這已不算是太糟糕的結果,外界有所不知,疫情初期中國顯示面板企業采取了多方面措施,保證了持續生產,地方政府與各級主管部門也為面板行業維持正常運轉貢獻良多,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原材料的供應,存儲,運輸,解決中小配套企業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盡快復工,也讓顯示行業成為疫情期間為數不多沒有全面停產的行業。
     
        但隨著全球疫情擴散,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的陰霾。
     
        局外人普遍擔心,疫情會讓某些產業鏈環節溶解甚至“斷裂”,進而出現關鍵材料“斷供”局面。
     
        據我了解,在這方面,大多數業內人士相對理性樂觀。至少目前來看,日韓疫情控制較好,上游供應沒有受特別大的影響,疫情影響最大的其實是人力與物流成本。
     
        當然,部分材料的短缺風險,短期內可能在所難免。譬如偏光片市場,受疫情影響,Omdia在報告中寫道:“在2020年一季度COVID-19爆發之前的最初預測中,由于韓國LGChem的兩條生產線計劃關閉,預計產能將從2019年第四季度下降5%。但是,由于COVID-19影響,Omdia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的供應量將減少至1.53億平方米,比之前的預測下降13%,比上一季度下降17%。”
     
        事實上,在5月18日線上舉行的“2020年全球顯示產業春季行業趨勢發布會”上,許多業內人士都在分析疫情對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的影響,研判未來發展走向。
     
        給我的感覺,很多人的普遍態度是:不確定性的風險越大,蘊藏的機遇也越大;與其糾結是否“斷鏈”,不如將這次疫情當做“鍛煉”,思考如何讓整個產業轉“危”為“機”。
     
        理性樂觀派
     
        其實中國企業擁有這樣的底氣。
     
        就像中國光學光電子協會液晶分會秘書長梁新清所言:“中國顯示產業經過十多年發展,在中國大陸本土也已經形成了非常強大的上游產業配套,主要原材料很大一部分是在本地就近解決的。這里面既包括全球的上游材料,裝備企業在中國設立生產據點,也包括國內配套企業這幾年發展速度很快,在很多的材料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本土優勢。”
     
        某種程度上,中國新顯產業鏈中游的面板之所以受疫情沖擊相對較小,正是因為面板企業與上游材料和裝備配套企業“共生度”相對較高,這種多年來的親密關系讓其能在一定范圍內抵御疫情影響。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中國新顯產業或許要花更多力氣提高“弱項”,進一步提升材料本地化采購與配套程度。
     
        從樂觀一面看,這次疫情或許會讓這一進程加快。就像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魯瑾在發布會上所言:“面板行業短期內會出現供大于求的現狀,因為疫情對整個市場的影響還是比較大,面板價格承壓較重,多數產線利潤較低甚至虧損,企業經營壓力大。這個方面是國產材料進入的契機,如果能夠在價格方面有一定優勢,如果配套方面有一定方便,對國產化的導入意愿下游企業更有積極性……目前,從全世界來說尚不清楚疫情造成的經濟破壞將如何改變競爭局勢,但有一點基本肯定,供應鏈本地化趨勢會進一步加強。”
     
        而完善供應鏈本地化的核心,就是以產業生態集群的方式,打造協同發展體系。
     
        這是產業特性本身決定的。新顯產業研發投入高,專業協同度強,集群化發展有益于降低配套成本,提高研發效率——事實上,當年日韓顯示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基本都呈現集群化傾向,其配套企業也先后依托本地面板產業崛起獲得巨大的推動力量。
     
        其實從這次疫情也不難發現,對抗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唯有靠產業鏈自身的“韌性”,顯示行業的集群化特征,可以增強企業抵御不確定性風險的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中國大陸也已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四個顯示產業集聚區,各個集聚區里又分為核心區和輻射區。
     
        以這次全球顯示產業春季行業趨勢發布會的舉辦地為例,許多人會好奇,它為何會選在固安。最直接的答案,是這里屬于環渤海顯示產業集聚區核心地帶。從許多年前開始,華夏幸福就開始為固安導入新型顯示產業集群,讓這里成為擁有京東方和維信諾兩大新型顯示龍頭企業的唯一縣域城市。
     
        更重要的是,圍繞兩大龍頭企業,在固安又聚集了鼎材科技,翌光科技,通嘉宏盛,浩瀚光電,明發電子等30余家新型顯示上下游企業。目前固安新型顯示產業類項目總投資已經超過300億元,千億級新型顯示產業集群規模初現。
     
        這種產業生態集群不只發生在固安。在過去多年,華夏幸福同樣為安徽,江蘇,廣東,浙江等地導入新型顯示產業集群。譬如在安徽來安,長豐,舒城等區域,其重點圍繞新型顯示面板,模組,上游材料及應用終端產品等打造新顯產業集群,這正是基于合肥周邊形成的國內產業鏈最完整的集聚發展區優勢。
     
        另一方面,考慮到整個新顯產業是一張動態生態網,他們也作為“躬身入局者”在其中穿針引線。譬如剛結束的全球顯示產業春季行業趨勢發布會,這是疫后全球顯示產業首次集體發聲。事實上,作為活動承辦方之一,最近數年華夏幸福也一直在為行業搭建高規格交流合作平臺,與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CODA),日經BP,以及各地方顯示行業協會等組織深度合作,促進行業交流碰撞,推動行業向前發展。
     
        首先在技術研發上,全球顯示行業平均每年技術研發投入大約為50億美元以上,在營收中占比接近5%。最近幾年,中國大陸企業研發投入增速明顯,已經達到平均每年15億美元左右,在全球占比接近30%,無論在基礎研究還是應用研究方面,都還有著廣闊的進步空間。
     
        另外在市場需求上,從短期來看,很多技術需求不會改變。以中國企業持續發力的AMOLED領域為例,去年中國大陸AM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就已約5500萬片,同比增長約165%,市場占比提升至12%。2020年,無疑會有更多折疊屏和其他柔性產品出現,Omdia預計今年智能手機AMOLED面板出貨量將從去年的4.71億片激增至5.13億片。群智咨詢數據顯示,2020-2022年,全球AMOLED產品出貨量將分別達到5.69億片,5.90億片和6.50億片。市場需求持續提高,其中中國廠商也將迎來更多機會。
     
        而從長期來看,更大的信心來源,無疑是整個信息化社會對顯示產品的巨大需求。隨著物聯網,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規模落地,倘若“萬物皆顯示時代”真能不負眾望,那么市場對顯示設備的需求就只會多,不會少。
     
        無需談及太遠,就拿這次疫情來說,可以看到,無論是醫療顯示市場,還是AGV和無人機等設備上越來越多的顯示界面,都會為新顯產業提供新的增長空間;另外疫情還促進了線上辦公與在線教育的增長,而任何形式的線上溝通,都離不開顯示產品。
     
        所以不難發現,有一點不會因疫情而改變,那就是整個產業向高階技術轉移的速度正在變快。面對于此,中國新顯產業需要做的,就是以集群化發展為根基,加速全球新顯產業戰略重心向中國的轉移。
     
        這種堅定步伐,絕不會因疫情而放緩。
    上一篇:璟柏電子資訊 - 90Hz與60Hz到底差距在哪里? 下一篇:璟柏電子資訊 - Q1全球智能手機面板出貨約3.8億片
    咨詢在線QQ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免费观看
    <li id="am0j4"><acronym id="am0j4"></acronym></li><button id="am0j4"><object id="am0j4"></object></button>

    <button id="am0j4"><acronym id="am0j4"></acronym></button>

    <dd id="am0j4"><track id="am0j4"></track></dd>
    <dd id="am0j4"></dd>

  • <nav id="am0j4"></nav>